題:
為什麼出發水平總是高於到達水平?
200_success
2015-06-19 11:15: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於一個以上級別的機場航站樓來說,上面的出發點和下面的到達點似乎是一個相當強的慣例。這是某些國際標準中規定的嗎?

是否有任何實際操作上的原因(可能與行李處理有關)?還是僅僅因為人們喜歡與起降相關聯?

我昨天在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只是想知道!
很高興知道世界上某些地方是否有此規則的例外。有人知道嗎?
[Airliners.net上有關該主題的有趣話題。](http://www.airliners.net/aviation-forums/tech_ops/read.main/171535/)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該規則的一個(部分)例外是北京機場。那裡的最初到達和移民比離開的地方更高。但是,行李認領處在建築物的另一部分,且位於較低樓層。
@Emil [此處](http://tinyurl.com/oy6qltj)是PEK上的T3佈局-國際航班起降與往常相比有所變化,但國內航班起降居首。
感嘆..我在CMB和KLIA2之間旅行了很多次。這兩個機場的進出港區都在較高樓層,而入境區都在底層。我可以列舉更多例外,但這似乎是正常現象。
@NeAnDerthal所有較小的一級機場將是該規則的例外
八 答案:
SpaceDog
2015-06-19 12:13:1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警告,未來的猜測-我找不到任何確定的信息。

托運行李是在地面上搬運的(即從飛機出來的地方)。因此,將行李托運處在相同的水平上是很有意義的,以節省將行李放在地板上所需要的不小的能量(然後給人們帶來不便,不得不再次托起行李)。一旦行李認領處在一樓,就可以到達那裡了。

另一個問題是您需要更多的出發空間-人們在那裡度過更多的時間,而這正是機場可以用商店和東西賺錢的地方。人們通常會在抵達機場時走動並離開。因此,不需要太多空間。這意味著您可以將一樓的多餘空間用於所有幕後物品(例如行李處理)。

此外,許多機場航站樓都是大型的“衣架”設計,樓上有飛機場(人們在這裡度過更多的時間),這意味著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和較高的天花板等。從飛機上下來的人不會去關心天花板有多高。我從討論這個問題的這個線程借來了最後一點。它還指出,公約有很多例外。

商定,航空公司從出發點賺的錢比到達點賺的錢多,因此將出發點放在機場最合適的位置是有意義的。
@SteveJessop但是,樓上的吊裝是由乘客而不是您的工人完成的。儘管在使用電梯之類的人的情況下,您可能是對的,這在能源方面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還值得一提的是,離場高度與噴射道相同,這是合理的選擇,在其下方留有一定的空間。
這也可能是移民的一項安全功能:跳到高層比試圖非法進入要困難得多。在某些機場,到達目的地的入境隊列和出發大廳的候機室位於同一走廊,但位於不同的樓層(例如RUH)。
@superluminary那將是機場存儲所有“請原諒我們的進步”標誌的部分,對嗎?我敢肯定,每個機場的永久性建築都有80%的佔地面積。
Nean Der Thal
2015-06-19 12:22:5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除了SpaceDog的答案外,迫使機場設計進入較低層並在較高層處離場的主要問題是車輛造成的陸地空間。

汽車,出租車,公共汽車等,將人們送往出發地時,他們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只需放下車即可離開。這意味著所需的空間更少,而上層則可以滿足要求。

與到達,出租車排隊,公共汽車和私人小汽車上載的人不同,他們需要更多的等待時間,因為人們不會立即從航班中出來(出入境,海關等)。除此之外,還有租金。所有這些都需要更多的土地空間,這些土地可以在較低的地方使用。

直接在機場大樓停靠的大量公交車往往是酒店班車。他們放下乘客,等一等。與此相反,至少以我的經驗而言,僅將一個旅遊團運送至機場或從機場運出的包車旅遊巴士永遠不會在機場大樓前開車,而總是在遊客被接送時停在更遠的停車場上/由腳引導。同樣,汽車租賃也與想要交還所租車輛的離境乘客有關。
我對此不太確定:在我訪問的許多機場,到達和離開的水平都高於地面,並且具有相同的路邊空間。而且,出發點仍然是到達人數之上。
nsn
2015-06-19 13:22:4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請注意,這些只是基於觀察的假設。

要添加到其他答案中:

好的設計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誕生。要么通過創建,要么通過反複試驗(或兩者結合)。在機場,人們只是意識到此設置有效。

請注意,此設置(兩層)在大型機場中很常見。有2層的一個很好的理由是因為它節省了水平空間,這對於飛機停車來說是寶貴的。許多小型機場只有一層,因為它們的人流少,而且有足夠的空間將所有東西保持在同一水平(樓梯,電梯等都佔用空間並要花錢)。

一旦需要2您開始思考如何處理它們。由於我們有兩種類型的機場用戶(到達和離開),很自然地將每個組保持在同一級別。您可以對建築物進行不同的劃分,但是原則上每個組使用一個樓層更為合理。而且,正如其他人所建議的那樣,我們可以輕鬆地假設機場對離港旅客的擔憂要大於到達機場的旅客。到達並不重要,但它們停留的時間更少,佔用的空間也更少。離港時的舒適度可能是機場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裡機場可以賺錢。

使用此設置,您可以佔據一樓的部分空間,其中包括技術區域,停車場,行李處理和到達。對於在現場工作的員工來說,進入建築物也更容易。您可能希望不僅在地面上而且在地下都擁有這些技術領域。這樣一來,您可以使它們保持相鄰。在一樓設有多個離開點,不僅可以使用較大的窗戶或天窗,還可以使用較大的區域,還可以使用自然光。自然採光和透過窗戶的深度感是舒適的因素。

可能的結果是,機場設計師還意識到,上述偏離使乘客大致處於飛機高度,因此噴氣式飛機橋誕生了。我認為它們是由此而生的,但是現在這是支持保留相同設計的原因。對於離港旅客來說,走進飛機也更加舒適。

目前,在大多數機場中,我知道離港旅客會與商業區的到達旅客交叉。但是我已經看到一些較舊的機場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到達的乘客實際上會掉落在一樓。這種設置可以更輕鬆地路由人員(添加標誌等)。此外,您需要的空間也更少,因為人們總是遵循相同的路線,到達目的地不會與出發地點交叉。現在,我看到許多機場將旅客完全降落在離出發地點相同的樓層。儘管機場仍然嘗試儘早將它們分開,但通過將到達的旅客送往下方,這可能是一項商業決定,因為這可能會引起商店的消費。畢竟,許多人仍然需要等待幾分鐘才能拿到行李。最好是不帶行李帶,而是在商店周圍逛逛。

混合出發和到達的乘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您只需要一組通往/來自登機口的走廊。建造便宜!不允許到達的旅客與出發地點混在一起的機場通常是出於特定原因這樣做的-例如,希望/需要到達的旅客通過移民或額外的安全檢查,然後再讓他們進入出發大廳。
混合出發和到達的乘客的另一個原因是*轉機*。
“我們有兩種類型的機場用戶(到達和離開)”-正如其他人所暗示的那樣,這兩類人並不是很清楚地分開(轉機);而且,我經常希望有一個明顯的機會去我見過的一家商店在我出發前再次出發之前)。有人可能會辯稱,不同群體之間的區別更加明顯(安全區內的人與安全區外的人;移民的人與尚未或永遠不會的人)。
@HenningMakholm同意。在美國這樣的地方,絕大多數乘客都是國內旅客,因此,到達和離開的旅客都使用同一部分座位更為有意義。它有助於節省空間,允許到達和離開的乘客可以使用相同的商店,飯店等,並且可以使人們輕鬆地在到達和離開的航班之間轉機。在美國,幾乎所有機場都是以這種方式設計的,除了國際入境者將被送往其他地區,直到他們清除移民為止。
Walter Mitty
2015-06-20 01:00:4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基本原因歸結為行李和重力。如果您想藉助重力來幫助推動行李向前移動,那麼將行李托運在頂部,行李托運在底部,裝卸碼頭在停機坪的位置之間是有意義的。

不僅節省了沿著傳送帶移動行李的能源,還減少了磨損。

我認為某些最早的行李傳送系統甚至沒有電動化。他們只是在滾珠軸承上安裝了許多滾子,然後讓重力完成工作。這足以樹立先例。

我去過一些只有一個級別的機場,但它們是例外。

Stephen Verrill
2015-06-21 15:52:4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除了所提到的關於行李通常下坡的觀點(這無疑使在地下/地下室收集行李是個好主意),以及駕駛員等待上門消費的時間比等待下車的駕駛員要長的趨勢,還有一個未提及的地方。

乘客抵達後,通常在機場停留的時間很少。為了使機場和乘客盡快離​​開,這符合機場和乘客的利益。

這通常意味著他們直接走下飛機,經過移民,行李領取和海關檢查,然後到達到達接送區,而無需更改艙位。

出發的乘客,另一方面,必須排隊等候登機,等待安全,然後流連忘返,等待登機。雖然這些都不是特別令人滿意的,但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級別的更改帶來了額外的不便。

我經常訪問的兩個相當新的航站樓(倫敦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和馬德里4號航站樓)就是最好的例子。

出發的乘客必須先到達頂層辦理登機手續並通過安檢,然後再下一層樓,到達一層或兩層的出發休息室/購物區。如果他們不是從主樓飛行,那麼他們可能必須下降到最低層才能乘坐地下單軌列車到達購物最少的人造衛星大廈。

到達時,乘客要么到達主樓的底樓,或由單軌列車從人造衛星帶到那裡。移民可能會有一些曲折,但他/她隨後幾乎直接穿過行李領取處和海關到達了後續的運輸設施。

但是,這相差很大。在我去過的大多數美國機場中,出發的旅客不會更改級別,而到達的旅客會更改級別(從登機口下降到到達層。)但是,美國絕大多數交通並沒有改變經歷移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有點奇怪。
reirab
2015-06-20 02:15:4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除了其他人列出的原因外,將出發點放在到達者之上是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您可以根據需要添加另一個樓層作為出發點。正如其他人所提到的,離場是大多數機場設施都在飛機上的地方。因此,為了增加更多便利設施的空間,許多機場實際上在主離場高度之上有另一個離場高度。在我腦海中,我可以想到許多這樣做的主要機場,例如ATL(至少在A和F大廳),ICN(在兩座建築物中),DTW(A大廳),LAX和SFO(國際航站樓。)不過,即使是一些中型客運機場也這樣做,例如BNA的C大廳。

cmeid
2015-06-22 18:23:4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實際上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這樣看著機場:

  | (*)離開噴氣機橋_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 ___ /到達機場的膽量 

飛機有多高?噴氣橋需要在地上一層,以便乘客在登上時或多或少地行走。如果噴氣式飛機橋位於一樓,則需要樓梯。對於許多乘客,輪椅等而言,樓梯很難駕馭。

將機場的直角飛機放在地面可以讓他們連接到機場地下室,這是一個額外的事實。在地面上也有足夠的空降人員。

編輯:抱歉,如果不清楚。機場必須有二樓,但是為什麼要在到達時選擇出發點呢?對其他海報者來說,因為到達需要的空間比離開要少得多。不過,在現代化的機場中,您可以簡單地將離場用作“內部安全”的簡寫,這可能有助於解釋。

上飛機的人和下飛機的人都穿過噴氣式飛機橋。
可以,但是當您下飛機時,您會到達機場的出發區,請參閱編輯以了解上方出發和下方到達的原因。
是的,但是您可以輕鬆地論證說,當您搭乘飛機時,可以從到達區進行。無論哪個位於底部,都必須有一部分位於頂部。因此,您的邏輯不成立。
只是寫上面的編輯。是的,但是離開類似於過去的安全措施。航站樓的所有乘客部分都必須在地面上。因此,如果到達人員位於地面以上的樓層,則需要跨越兩個樓層。
這是合乎邏輯的。您走過停機坪有多少個機場可以登機出發?很少,只有很小的。噴氣橋是最流行的飛機裝卸方式,飛機離地平面只有一層(那是起落架,存放物等的地方)。如果說機場是一個故事,那麼通常也沒有登機橋。到達目的地是樓下,有行李領取處,因此行李不必*被*運回*,而只需要被抵達者托運。人機便宜。
Malvolio
2015-06-21 00:35:2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雨。

當有人在機場將您送下車時,您可以立即進入。當您被接起時,您通常必須站一會兒。

如果出發點在高層,要么不得不蓋上遮陽篷,要么每個人都會濕透和痛苦。實際上,等待乘車的人都被頭頂上的出發車道所掩蓋。

不過,大多數機場(至少我去過)確實涵蓋了這兩個方面。 SFO是一個明顯的例外。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